幽默小故事:徐文长难倒窦太师
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,他聪明、机智也充满了情趣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幽默小故事:徐文长难倒窦太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徐文长从小就很聪明,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。
有一年秋试,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,他为了筹备考务,提前来到绍兴。
窦太师每次游街过市,总是有一块“天下无书不读”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,鸣锣喝道,耀武扬威,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,目空一切,非常傲慢。
这天,正是盛暑季节,非常炎热。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,心想: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,给他一个下马威。主意既定,就赤膊袒腹,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。
“嘡嘡??”鸣锣喝道的.声音越来越近。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,就禀告老太师:“有个小孩挡官拦道!”窦光鼐听说挡道的是小孩,他不以为意,吩咐停轿,自己出来看看。
只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,连忙把他叫醒。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,等候发落。窦太师开言问道:“你睡在石板上做什么?难道不怕皮肤烫焦?”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:“不做什么,晒晒肚皮里的万卷书。”窦太师听他口气很大,就说:“既然你喜欢读书,一定还会对课。我有个课要你对,对不出,你应该让道回避。”徐文长立刻提出反问:“如果对得准,那怎么办?”窦太师心想:一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。就随口说:“如果对得好,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,老夫步行进学宫!”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,便随口出题:“南街三学士”,徐文长不假思索,回对:“东郭两军门”。窦太师一听,觉得南街对东郭,文官对武将,而且这五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气的,不由得点头称赞:“奇才!”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:“你那块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,作何解释?”窦太师听他问起金牌,马上得意地说:“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,因此御赐这块金牌!”徐文长接着又问:“那么,太师爷,你对《时宪书》总该熟读吧?”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,暗想:不要说熟读,就连书名也没有听到过。徐文长见时机已到,把早已准备好的《时宪书》拿出来,递给窦太师说:“太师没读过,学生倒会背。”说着,就朗朗地径自背诵起来,背得又流利,又纯熟。
拓展:徐文长简介
徐文长(1521-1593)明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名渭,初字文清,后改文长,号天池山人、青藤道士,或署田水月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年二十为生员,屡应乡试不中。
中年做过幕僚,于抗倭军事,多所筹划。后编写《会稽县志》,曾对地方的政治、经济,提出一些改革主张。徐氏善诗文,风格新奇,不落窠臼。所作戏曲论着、杂剧,颇有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,有些作品表现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。工书法,行草纵逸飞动。擅绘画,特长于花鸟,用笔放纵,水墨淋漓,颇有创造。对后世大写意花卉画很有影响。着作有戏曲论着《南词叙录》,杂剧《四声猿》,诗文《徐文长全集》等。
明朝文学家、艺术家徐文长,从小爱动脑筋。
他七岁那年,有一次,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一座又矮又小的竹桥边,拿出两只小木桶盛上水,问谁能提桶过桥。
这座桥桥身很软,桥面紧贴着水面。孩子们平时过桥都不敢多拿东西,否则,河水就会漫过桥面。
一个胆大的孩子站了出来,不管三七二十一,提起水桶就想急步跑过桥去。但刚跑了几步,裤角儿已经泡进水面了。他吓了一大跳,只好匆匆返回岸边。
这一来,学生们都憋住了。过了一会儿,徐文长开口了:“让我来试试吧!”他脱去了长袍,又脱去帽子和鞋子,接着将一个水桶浮到水面。
水桶没有沉下去,徐文长又让另一个水桶也浮在水上,然后都用绳系住,边走边牵。这样,他轻盈而稳当地走到对岸。
老师一边点头称赞,一边取出根系着一包礼物的长竹竿。原来,他还想考考学生们。他扶着竹竿说:“你们一不能把竹竿横放,二不能蹬桌椅板凳等物,谁如果拿到了礼物,这礼物就归谁。”
老师还没说完,许多学生都争着试一试。有的围着竹竿团团转,有的跳得老高老高。但谁也摘不下那包让人眼馋的礼物。等到同学们的热情消失之后,徐文长才胸有成竹地走上前来,接过老师手中的竹竿,来到一口水井旁。
他将竹竿慢慢地从井口放下去。当竹竿和他一样高时,他笑嘻嘻地把礼物从竿头取了下来。
徐文长打开包包,把里面的糖果全分给了同学们。老师见此情景,感慨地说:“聪明的孩子,将来一定会有出息!”
文档为doc格式